2021-12-08 16:30·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
11月26日—12月3日,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的“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首期线上研修班成功举办。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教育部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李小平,国家开放大学实验学院院长、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美学原理》负责人郭青春,对外经贸大学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互联网金融基础》负责人黄健青,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森林培育学》负责人贾黎明等4位教师分享了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经验。国内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等校领导或负责人,党委办公室、教务处等课程思政牵头部门管理者,教师发展中心、思政教学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学科骨干教师、优秀辅导员等有关人员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研修班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在线学习》编辑部主任潘超主持。
文/《在线学习》撰稿人 薛佳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再到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持续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汇聚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磅礴力量。
为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助力高校把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组织开展了以“课程思政示范建设”为主题的系列研修活动,根据疫情防控特殊要求,首期研修以线上形式开展。首期活动分为四个学时,分别为2021年11月26日、11月29日、12月1日、12月3日。随后,线下课程思政活动将陆续开展,除报告外,还将采取行动学习、参访学习等多种形式。
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应如盐在水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教育部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李小平
“思政不是一个单一的政治任务,而是一个立体化的工程,是一个素质化工程,是一个对抗性工程,是一个关系到我党、我们国防千秋大业的工程。”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教育部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李小平在讲座中表示,我们要在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基础上,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做“大先生”,围绕党的教育使命开展专业教学思政研究,完成专业与思政的融合。
关于继续教育的思政建设,李小平指出,继续教育思政不是孤立的课题,是“大思政”的组成部分,是“大思政”当中更加广泛、深入、细致的研究课题。国防继续教育思政建设是国防教育思政当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其受众范围广,直接面向国防工程师,直接涉及到国防第一线,因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
国家开放大学实验学院院长、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美学原理》负责人郭青春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各高校逐步开设了一系列审美教育课程,如何在这类审美教育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值得深入思考、探索与实践。
高校美育工作与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还不相适应,与满足广大青年学生对优质丰富美育资源的期盼还不相适应。基于此,高校要针对学生美育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构建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
“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应如盐在水,润物无声。”国家开放大学实验学院院长、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美学原理》负责人郭青春围绕“美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思路、教学资源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课程思政建设作讲座。在她看来,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应达到如盐在水、润物无声、自然而然的效果。就《美学原理》课程而言,教学组织与实施情况首先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其次,探索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契合点。再次,注重结合生活实践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加强案例教学。
对外经贸大学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互联网金融基础》负责人黄健青
抽“思”剥茧,“政”亦有道,对外经贸大学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互联网金融基础》负责人黄健青在讲座中阐述了课程思政的目标、内涵、路径,并以《互联网金融基础》为例具体分析了课程思政设计方法。
关于如何建设“课程思政”的问题,黄健青表示:教师层面需要挖掘资源,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管理层面则是构建体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课程思政建设步骤分为确立目标、挖掘资源、选择方法、应用环节、评估改进五步,应达到高度、深度、广度、温度“四度”的统一。基于此,《互联网金融基础》融合了五大类思政元素: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创新意识,激发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提升职业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风险意识,提高法律法规运用能力;扩展国际视野,提升国家忧患和国家安全意识。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森林培育学》负责人贾黎明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森林培育学》负责人贾黎明,一直行走在山野、森林中,并思考着,他以“5分钟林思考”之思考为主题作了讲座,就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5分钟林思考”之内涵和“5分钟林思考”之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分享。贾黎明表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这六个“下功夫”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抓手。
贾黎明认为,“5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模式得到了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党委的重视,学校聚焦国家需求,有组织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以教学模式凝练典范案例,以榜样引领林学情怀,以责任引领使命担当,助推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如今,“五分钟林思考”成为北京林业大学课程思政品牌之一,获得首批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
“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首期线上研修班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在线学习》编辑部主任潘超主持
“课程思政示范建设研修班的初衷,是响应全国各地各校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以示范培育示范,以示范带动全局,帮助学校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在线学习》编辑部主任潘超介绍,作为行业广泛认可的高等继续教育领域课程思政展示平台之一,杂志除开设“课程思政”栏目外,还通过网站、新媒体等,搭建课程思政的全媒体展示平台,一方面对教育部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04项获奖成果(包括10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4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进行立体化展示宣传,另一方面持续跟踪报道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新探索、新进展和新成果。
“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首期线上研修班的举办,回应了各地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对于课程思政建设水平提升的迫切需求,充分发挥了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以示范培育示范、以示范带动全局,帮助学校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为推进高校继续教育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做出了贡献。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 https://www.toutiao.com/i7039243728225059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