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猎猎军旗下,我以一名军人的身份,肩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而在知识的殿堂里,我以一名学子的心态,追寻着智慧的光芒。今天,我站在这两个身份的交汇点上,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心中充满了感慨。我是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23届毕业生徐金泷。在此,我怀着无比感激和激动的心情,写下这段文字。
我是2021年学校与海军部队合作开展远程教育的第一批学员。由于工作特殊、纪律严格,我们的学习远没有社会在职继续教育学生那么自由,但是等退伍后再提升学历,又感觉青春不在,害怕耽误时光。所以当学校刚开始招生时,我立刻就报了名,就是为能够在网络上学习,不耽误工作这一点深深吸引,觉得这个机会真的太好了,能够在这所被誉为“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的高等学府完成学业,将是我人生中一段最宝贵的记忆。当时部队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立足岗位苦练精兵,不出营门圆梦大学”,现在和我同期毕业的同学们都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创造的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没有错误。三年后当我手捧毕业证和学位证,回望初时的决定,对母校的感激和对老师的敬意充满了胸腔,这份深厚的情感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我曾经的迷茫与不安,也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首先,我要感谢母校给予我知识的滋养。两年半的学习时间里,我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知识,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没有网络的时候使用学校定制的学习机也能完成课程学习,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多样的练习题,让我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我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郜岭教授治学严谨、教风优良,他的谆谆教诲和无私奉献,也让我受益终身。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培养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宝贵的知识和能力,将是我未来人生道路上最坚实的基石。
其次,我要感谢母校给予我温暖的关怀。学习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和关爱。学校委派了经验丰富的支持服务叶老师专门负责我们学习中心的日常督促和管理,老师始终关注着我们的学习进度,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叶老师总是耐心地为我答疑解惑。还记得毕业设计答辩前,由于缺乏经验,我一度十分的惊慌和无措,不断的“骚扰”叶老师和总部负责论文的李老师和龚老师,他们都非常耐心的安抚我,告诉我应该如何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在论文答辩当天,我拿出了一件崭新的白衬衫,整理好仪容,做好了一切准备。过程异常的顺利,答辩结束的时候我仿佛大梦初醒,心中涌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和解脱感,所有的紧张和焦虑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和期待。
最后,我要感谢母校给予我宽广的视野。在这里,我接触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和老师,他们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让我受益匪浅。学校还组织了丰富的学生活动,热爱摄影的我有幸参与了学校2022年组织的“遇见美好·夏日”学生摄影大赛。亲身的参与和旁观者视野去看那些摄影大赛真的差别很大,参与其中让我深刻体会到创作的过程比结果更令人着迷。从构思主题到捕捉瞬间,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惊喜。我学会了如何在不同的光线和环境下寻找最佳角度,如何在构图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故事。这种从实践中学习的过程,不仅提升了我的摄影技巧,也丰富了我的审美视角,让我更加热爱摄影这门艺术。通过这次大赛,我不仅收获了作品的认可,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成长和对摄影更深层次的理解。
回首在母校度过的时光,我深感幸运和自豪。军旅记忆与学术之光,这两段经历交织在一起,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不灭的灯塔。它们见证了我的成长与变化,也指引着我不断追求卓越,勇攀高峰。我将永远铭记在母校的点点滴滴,将其作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源泉。作为2023届毕业生校友联络大使,我也将扛起这份责任,担当母校与校友之间联络的桥梁和纽带,积极传递母校的最新动态,分享校友们的成就与故事。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人生旅途中,我将携带着母校的教诲和期望,继续以军人的坚韧和学者的睿智,照亮并温暖他人,同时也为自己的未来铺设坚实的基石。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将自豪地说:我是北京理工大学的毕业生,我将永远怀着对母校的深深感激和对知识的无限热爱,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审核:徐承俊)